1936年10月,蒋介石坐着专机从南京飞到西安,准备安排怎么对付红军。那时候,日本鬼子越来越嚣张,可他却一门心思要打内战。他这种不把国家大事放在眼里的做法,让张学良非常不满,坚决反对。
经过很多次劝说和反对都没能改变情况,所以在12月12日,张学良和杨虎城采取了“武力进谏”的方式,这就是大家熟知的“西安事变”,也叫“双十二事件”。
在西安事变之前,国共两党已经打了十年的内战,这让本就被敌人打得千疮百孔的中国人民,更加苦不堪言,社会也变得越发动荡不安。西安事变发生后,国共两党决定联手“抗日”,一起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从而改变了整个战争的形势。
大家对西安事变的过程和意义都挺了解,可说起事变里怎么抓住蒋介石的那些细节,就一直说法不一,挺让人摸不清头脑的。史学专家们也是各有各的看法。那真相到底是啥样呢?可能最清楚的就是亲手抓蒋的孙铭九了吧。
在主动提出要去抓蒋介石之前,孙铭九已经把自己的身后事都给安排妥当了。他拜托张学良好好照顾他年迈的双亲,还让自己的亲弟弟出国去躲灾避祸,这都是因为他心里清楚,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有多么危险。
如果事情搞砸了,就会身败名裂,甚至丢掉性命;就算事情成功了,以后也可能被蒋介石报复。那么,那个在西安事变中立下大功,活捉蒋介石的孙铭九,后来怎么样了呢?他的人生又经历了哪些大起大落呢?
孙铭九,1909年在辽宁省新民县出生,1927年他加入了东北军,隔年就去了日本留学,在陆军士官学校里深造。在那里,他接触到了新思想,看法和观念跟东北军里那些老将领很不一样。不过,他的这些新观点倒和张学良挺合拍,因为张学良也在海外留过学,了解过先进的政治理论。所以,张学良特别看重孙铭九。
以前,孙铭九是张学良身边的重要参谋,帮他处理机密事务。到了1936年,为了改变东北军的状况,张学良悄悄地成立了一个叫“抗日同志会”的组织,孙铭九在里面扮演了重要角色。可以说,张学良对孙铭九来说,既是恩人也是发现他才能的人,更是他决心一辈子追随的领头人。
听说蒋介石被活捉后,共产党领导层仔细琢磨了一番,决定派周恩来去西安,劝蒋介石一起打日本鬼子。周恩来一到西安,张学良的手下孙铭九就多次帮忙,协助周恩来办事,最后让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。
问题解决以后,张学良打算自己送蒋介石回南京。一是因为两人关系好,他信任蒋介石;二是考虑到当时的形势,他怕抗日合作会出问题;三是他想去“认个错”,身为军人,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担责。可没想到,这一走,他就被关了半辈子。
后来好多年,每次聊起这事儿,孙铭九都特别后悔,因为他本来能拦住张学良不去南京的。那时候,他听说张学良要送蒋介石去南京,心里觉得不太对劲,但因为是张学良仔细想过的决定,他就没出声。结果孙铭九一不小心跟周恩来提了这茬,周恩来一听就觉得事情不妙,赶紧拉着他去机场想拦住他们,可惜已经来不及了。
在西安事变还没发生前,东北军里面就已经有了分裂的苗头。等张学良被软禁起来,东北军就更是四分五裂了,军队里分成了两拨人。一拨是以孙铭九为首的年轻人,他们一直特别信得过张学良,觉得没有张学良就没有东北军的今天。所以他们想靠武力把张学良救出来,要是南京那边不放人,他们就准备豁出去拼了。
王以哲带领的老一派将领想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事情,他们盼着蒋介石能先保住张学良的人身安全和职位,然后再慢慢讨论怎么让张学良重回东北军。
两边谁也说不服谁,矛盾越闹越大,不过说到底都是“自家人”,一开始也只是吵吵架,可没想到那些年轻气盛的家伙竟然动起手来了。
孙铭九起先带领全军搞了个“请战签字”,盼着大伙儿一块儿救出张学良。接着,他又去找杨虎城,想让杨将军来指挥打仗,可杨虎城根本管不动东北军。没办法,孙铭九又去求周恩来帮忙,想让共产党出面干涉,但周恩来考虑了大局后,还是拒绝了他的请求。
孙铭九想尽办法也没能把张学良救出来,心里一直闷闷不乐,常常靠喝酒来排解忧愁。这天,他又在喝酒,同时摸着手腕上的那块瑞士手表,这是张学良特意挑来送给他的,上面还雕着张学良的像。以前两人关系那么好,现在却各在一方,不知何时能再见,孙铭九越想心里就越觉得难过。
不清楚是因为酒精让憋了很久的火气一下子冒了出来,还是早就打好主意要除掉对手,1937年2月2日,孙铭九竟然带着他的人闯进了王以哲的家,不光把王以哲给枪杀了,还杀了当时正在他家聚会的好几位东北军的老将领。这事儿后来被人们叫做“二二事件”。
西安事变那会儿,蒋介石就对张学良讲了:“你胆敢这样背叛我,难道就不怕你手底下的人也跟着学你吗?”
张学良回应道,他手下的那些将领都是他亲自提拔的,不可能干出这种事,可没想到很快就遭到了“反噬”。
孙铭九发起的二二事变,不但没能帮他拿到军队的领导权去救张学良,反而让内部乱成一团,把原来藏着的各种矛盾都激了出来,最终让东北军走向了衰败。
王以哲去世后,东北军变得四分五裂,孙铭九这时才醒悟到自己的过错,但已经没办法挽回了,局势已经难以支撑。他本以为自己能帮张学良管好东北军,没想到自己的糟糕决定却让东北军散了架。孙铭九觉得特别对不起张学良,甚至有过以死谢罪的念头。
就在这时,孙铭九碰到了大救星周恩来。其实,他们两人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时就已经认识了。当周恩来得知“二二事件”后,他马上派人把孙铭九送到安全的地方,还劝他说,要救张学良还有很多办法,现在自杀根本没用,还会给东北军添乱。这样一说,孙铭九才放弃了自杀的念头。
要是说这时候的孙铭九只是做了个错的决定,那他接下来的行为,就让他完全变成了国家的叛徒。
孙铭九从东北军出来后,共产党接纳了他一阵子。想当年在东北军里,他是个大红人,要什么有什么,日子别提多滋润了。可到了共产党这边,特权没了,连行动都不自由了。孙铭九心里一直盘算着走,但又没地方可去,只能先这么待着。
国共第二次携手合作后,共产党为了种种考虑,得跟西安事变那帮人划清界限,孙铭九就趁着这个机会离开了共产党的地方。可他这一走,日子可就难过了,既要想法子养活自己,还得时刻提防着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的追捕。孙铭九过了好长时间东奔西跑、躲躲藏藏的日子。
经过多次波折,孙铭九最终抵达了上海,在日租界找了个地方安顿下来。他利用以前在日本留学时结交的人脉,着手寻找机会,想再次踏入军政界的大门。
或许是为了活下去,又或许是为了掌权,孙铭九居然投奔了汪精卫政府,还领了任务去劝说东北军反叛。想当年,他在东北军里可是个立下不少功劳、备受重视的年轻才俊。可给汪伪政府干了那么多年,他也没啥拿得出手的“成绩”,这到底是咋回事呢?
孙铭九对这事一直藏着掖着,不愿意多提。照他的说法,他是被迷了心窍,信了汪精卫那套“拐弯救国”的瞎话。再加上当时战乱,生活艰难,他又在军队里捅了大娄子,自己豁出去倒没啥,可家里老小还得顾着。所以他投了汪伪政府,也就是想给家人求个平安,并不是真心要给汪精卫当牛做马,也没干过啥对不起国家的大事。
1945年,抗日战争打完了,汪伪政府也就垮台了。没了靠山的孙铭九,转头又向国民党投了降。因为他以前是东北军的将领,还是张学良的亲信,所以国民党派他到东北去,偷偷地进行暗杀共产党头头的任务。从那以后,他就一直在东北那边转悠。
那时候,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陈云同志,恰好在东北地区忙活着。有消息说,孙铭九曾被指派去暗杀陈云,但好在这事儿最后没干成。要是他真的动手了,那他就成了日伪政府的帮凶,是个大叛徒,他后面的人生可就全毁了。
孙铭九在东北一直忙活到解放战争那会儿,没多久,他就在哈尔滨被解放军给抓住了。
但是孙铭九自己不承认他投奔了国民党,在二二事件后他待在共产党地盘的那阵子,心里就有了想加入共产党的念头。后来他去东北,也是按照中共地下党的吩咐,悄悄混进国民党军队里执行任务。只不过,他的话既没人证明,也没东西作证,所以让人很难信服。
西安事变发生后,东北军里的不少将领开始各奔东西。有的将领站出来说,他们不跟东北军了,要听南京政府的。有的将领则悄悄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还有一些将领,虽然人还在东北军,但做起事来更靠拢共产党了。
新中国成立后,那些既参加了西安事变又和共产党关系好的将领,都得到了共产党的重用,不少人被分配到了很关键的岗位上。
亲手抓到蒋介石的孙铭九,这时候的遭遇却大不相同,他不得不接受共产党严格的政治盘问,还险些丢了性命。他的档案上也因此被永远刻上了“长时间待在日伪政府”的记录,这几个字成了伴随他一生的“污点”,怎么也擦不掉。
西安事变后,大家待遇大不相同,这让应德田心里非常不舒服。应德田和孙铭九在东北军时就认识,两人都是东北军里年轻一辈的领头人物,关系特别好。
在抗日战争那会儿,应德田跟孙铭九都犯了个大错,就是信了汪精卫说的“绕个弯儿救国”那一套,结果俩人都跑到汪伪政府去了。应德田还当上了河南省教育厅厅长,给汪伪政府干了不少对不起国家的事儿。等到新中国建立起来,应德田因为这档子“不光彩的事儿”,跟孙铭九一样,都被好好查问了一番。
应德田心里很窝火,觉得那些既没参与救张学良先生,也没在联合共产党抗日这事儿上出过力的人,竟然能在新中国受到重用。
那些曾经死心塌地跟着张学良和东北军,甚至为了国家大事连蒋介石都得罪了的人,为啥到头来却要受到严格的盘查呢?难道就因为以前生活所迫犯了点小错,就得遭受这样不公的对待吗?
收到大家的意见后,中国共产党政府再次仔细审查了应德田和孙铭九的情况。经过查看,发现孙铭九虽然在西安事变后站到了汪精卫那边,但总的来看,他并没有做什么对国家伤害很大、杀害抗日军民的事情。他虽有错,但罪不至死,而且主要是当时环境所迫,并非他本意。所以,政府决定不再追究他的责任。
之后,孙铭九被请去做了上海市政府的参事,到了晚年,他还成了全国政协和上海市政协的委员,身兼多职。在新的工作上,他依然很努力。而且,他常带着“骊山捉蒋的第一人”这个称号到处去演讲,跟大家分享当年怎么“抓住蒋介石”的英勇故事。另外,孙铭九还在《人民日报》这些大报纸上发表了不少讲“捉蒋”经过的文章。
孙铭九觉得,他这辈子最得意的就是“活捉蒋介石”那事儿,但投靠汪伪政府却成了他心里的一块疙瘩,老也忘不掉。所以,他写了篇叫《孙铭九寻党记》的文章,里面一个劲儿地说,自己在东北干的那些活儿,都是共产党让他干的,他可不是那种卖国求荣的汉奸。
孙铭九到了晚年,心里一直有个很大的遗憾,那就是从西安事变之后,他就再也没机会见到张学良了。
1990年,西安事变已经过了50年,89岁的张学良在接受访问时被问:“要是能回大陆,你最想见谁啊?”他马上就说:“孙铭九。”这说明他心里真的很看重孙铭九。孙铭九听说张学良这么多年都没忘记自己,也感动得热泪盈眶。
#深度好文奖励计划#
